姜维对魏用兵,皇象写急就章,反切的发明,皇甫谧着针灸经典
姜维连年对魏用兵
蜀将姜维继承蜀相诸葛亮遗愿,连年对魏用兵,希望一统中原。魏嘉平元年(249),姜维攻雍州(今陕西关中及甘肃东部),无功而还。魏嘉平二年(250)十二月,姜维攻魏西平没有成功。到魏嘉平五年(253)四月,姜维率数万人出石营,攻魏南安(今甘肃陇西)粮尽而退。此后两年间,姜维继续出兵,魏甘露元年(256)七月,姜维率军出祁山,得知魏安西将军邓艾早有防备,于是退回,后来邓艾和姜维在段谷(今甘肃天水东南)决战,姜维大败,士卒死伤很多。蜀国人怨声四起,姜维上书谢罪,自求贬官。魏甘露二年(257)十二月,姜维乘魏国内乱,分派关中兵赴淮南攻打诸葛诞之机,领兵出骆谷(今陕西周至西南),攻取秦川,而魏将司马望、邓艾坚守不战。次年二月,姜维退还成都。魏甘露三年(258),姜维撤汉中前线各守军,退守汉、乐二城,想诱敌深入,等其疲乏之时,全军并出,以获全胜,实际上蜀从此自弃险要之地,坐以待毙。姜维连年用兵,大大损耗了蜀国国力,灭亡已成不可避免之事。
皇象写《急就章》
皇象,字休明,广陵江都(今江苏省扬州市)人。三国时吴书法家,产累官至侍中、青州刺史,是东汉章草专家杜度的弟子,擅长小篆、隶书,尤精于章草,有一代绝手之称,被唐张怀瓘列为神品。草书风格为“沉着痛快”,流传作品有《急就章》、《天发神谶碑》、《吴大帝碑》、《文武将队帖》等,其中《急就章》最负盛名。《急就章》原名《急就篇》,本是中国古代儿童启蒙书籍,由西汉元帝时黄门令史游编撰。因首句是“急就奇觚与众异”,所以取此句前二字作为篇名。现在保存的《急就章》摹本中以藏于松江县博物馆的“松江本”为最著名。此本章草和楷书各书一行,字形规范,笔力刚健,于流丽中见丰满,于变化中见统一,是公认的章草范本之一。此后,章草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地位就更加突出了。
反切的发明
三国时代,经学大师郑玄的弟子孙炎发明反切。《颜氏家训·音辞篇》说:“孙叔炎创《尔雅音义》,是汉末人独知反语。”反切,是中国传统的一种注音方法,它用两个汉字合起来注明另一个汉字的读音。例如“侯,户钩切”,就是用“户钩”两个字切拼出“侯”字的读音。其中“侯”叫被切字,“户”叫反切上字,“钩”叫反切下字。反切的基本原则就是上字的声母与被切字的声母相同,下字的韵母及声调与被切字的韵母及声调相同。简言之,就是反切上字只取其声,下字只取其韵和调,反切注音法的发明在我国音韵史上有着重要地位,它标志着汉语声韵结构的出现,也为韵书的产生奠定了基础。
皇甫谧着针灸经典
魏甘露四年(259),魏晋医学家皇甫谧着我国现在最早、内容较完整的针灸学经典专着《针灸甲乙经》。
皇甫谧(215~282),幼名静,字士安,号玄晏先生,安定朝那(今甘肃平凉西北)人。他原是一位经学家,42岁时因患关节炎,加这耳聋,便开始钻研针灸医术,终于着成这部针灸经典著作,为针灸学术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。所撰还有《寒食散方》两卷,现已散佚,但部分佚文在《诸病源候论》和《医心方》等书中保存下来。皇甫谧的《针灸甲乙经》是对晋代以前针灸疗法的系统归纳和总结,对针灸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