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刚经全文网

柳宗元《江雪》别解--手法奇绝 寄托深远

发布时间:2022-11-15 09:09:20作者:金刚经全文网
柳宗元《江雪》别解--手法奇绝 寄托深远 柳宗元《江雪》别解--手法奇绝 寄托深远

卓正昌

“千山鸟飞绝,万径人踪灭。孤舟蓑笠翁,独钓寒江雪。”

唐顺宗永贞元年,柳宗元参加了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革新运动。由于保守势力与宦官的联合反攻,致使革新失败。因此,柳宗元被贬官到有“南荒”之称的永州。他在任所名为司马,实际上是毫无实权而受地方官员监视的“罪犯 ”.官署里没有他的住处,不得不在和尚庙--龙兴寺的西厢里安身。于是,他怀着幽愤的心情,写下了这首千古传颂的名诗。

这首诗之所以有名,是它具有高超的艺术。仅仅二十字,便勾勒出一幅精彩绝伦的图画,作者复杂曲折的思想感情深深包含其中,的确堪称“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,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。”(宋·梅尧臣)

但是,这首诗是不符合生活真实的。试看:千山万径,白雪茫茫,飞鸟绝迹,行人无踪;如此天寒地冻,令人望之而心惊,哪里还有什么垂钓的渔翁呢?青壮年恐怕都不耐其寒,何况还是一个“翁”.虽然,南方的江水冬天不结冰,但在这种情况下,照样会“冻的个寒江上鱼沉雁杳”.(明·王磐)况且,以打渔为生的人,最讲究捕鱼的季节性,冬天鱼不好动(在摄氏零度时呈休眠状态),其腹不饥,懒于进食(南方的鱼性如此),根本就不是垂钓的好机会,在冰封雪压的时候,那就更不用说了。

不过,这首诗虽不符合生活的真实,却符合艺术的真实。诗歌是文学作品,允许艺术创造,决不是现实生活的翻版。它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,用典型化的方法,把不同时间和地点的景物,拼在一起,创造出完整的诗的意境,以寄寓作者的思想。被称为“诗佛”的王维,在作画时就采用了这种方法,创作出一幅含意深刻的《雪中芭蕉图》(原名《袁安卧雪图》),但其拼凑痕迹明明白白,一见便知。而柳宗元这首《江雪》诗,却是巧夺天工,照样是拼凑,却不露丝毫痕迹。

那么,诗人又是怎样拼凑的呢?

首先,还得了解柳宗元的住处:“寺之居,于是州为高。西序(东西墙谓之序)之西,属(连接)当大江之流;江之外,山谷林麓甚众。于是凿西墉(高墙)以为户,户之外为轩(长廊),以临群木之杪(树枝末端),无所不瞩(注视)焉。”(柳宗元《永州龙兴寺西轩记》)从柳宗元对住处的描述可知,他“无所不瞩”之景,无疑就是雪后的诗中之景。

然后,我们再来试想:诗人于当年冬天到达永州之后,心情怅惘,思绪万千,人地两生,四顾茫然。实是亲朋无一字,形影吊寒温。虽时过境迁,亦不能忘其恨。一天,寒风微动,大雪飞扬。诗人起坐无聊,出户立轩远眺。只见天地一色,茫茫无际。远处的山岭,参差错落,犹如玉砌银堆。再看那江上,水波不动,寒流无声,仿若素娟撕开偌大的裂口。在水湾深处,几株古树下面,系着一叶扁舟。又四下一瞧,没有一个行人,也没有一只飞鸟,只有诗人孑然而立。

如果没有雪景,诗人就不会联想到冷峻严酷的政治处境;如果没有孤舟,诗人就不会联想到渔翁。本来,披蓑戴笠的渔翁,是微风细雨时的装着。诗人为了既要写出冷酷无情的现实,又要写出自己孤芳自赏、顶天立地的个性。于是,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,把一个平常的渔翁搬上船来。一幅极妙的大雪垂钓图便跃然纸上。

我们说他巧,究竟巧在什么地方?不妨先来看这渔翁。孤舟垂钓,常常有之,只是那蓑衣和斗笠,是做来遮蔽风雨的,当然也可以蔽雪。正因为这一点,扰乱了我们的视线。没有生活经验,实难明辨。这就是天然之巧。再看他的手法,不能不令人倾倒。作绝诗,若按常规,四句分别各司“起、承、转、合”之责,但诗人没有因循旧章。一开始,采用相对句式,取消第二句的承接作用,以极大限度增强环境气氛。下笔便是千山万径,鸟绝人灭,令人琢磨不透。是天要垮了?还是地要陷了?

不免使人提心吊胆,吓得汗不敢出,逼得你要去探个究竟。第三句笔锋一转,道出“孤舟蓑笠翁”.哎呀!简直使人喘不过气来。心神还未定,又逼你去关心渔翁怎么样了。渔翁究竟怎么样了呢?不慌不忙,写出四个字:“独钓寒江”.把承接的位子搬到这里,频频道来,使人不禁失声赞叹,这渔翁真了不起啊!人都吓得要死了,他还冷静沉着,孤舟垂钓。一个高大的形象栩栩如生。闹了半天,究竟是怎么回事呀!用了一个“雪”字,虽与“独钓寒江”连成一句,实是独立成章,不但承担了合的作用,而且一扫读者惊惶之态。确实堪称画龙点睛,这是艺术之巧。难怪前人毫不吝啬地说:“唐人五言四句,除柳子厚《钓雪》一首之外,极少佳者。”(宋·范曦文)

这首诗的语言,平平淡淡,毫无雕琢,信手拈来,岂不知这才是文章高手,字字奇特。正如王荆公所言:“看似寻常最奇崛,成如容易却艰辛。”如果没有艰苦的语言锤炼,是无法达到这种返朴归真的境界的。

相关文章

猜你喜欢

  • 金刚经全文

  • 金刚经注音

  • 金刚经读诵

版权所有:金刚经全文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