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代“白富美”的墓里都有啥
这件凤凰花片,是马王后玉步摇上的垂饰
一座王后陵,一座藏宝库。《五代吴越国康陵》考古报告揭秘——
古代“白富美”的墓里都有啥
一部《鬼吹灯》,掀起了盗墓小说热,也让很多人对考古、古玩产生了浓厚兴趣。至于盗墓小说中描写的盗掘冥器的过程,更让人对那些古代王公贵族的随葬品产生好奇。事实上,目前古玩界中流传下来的很多精美藏品,都出自墓葬。那么,古代王公贵族的陵寝里,都有些什么呢?
18年前,杭州临安发现了这么一座有代表意义的贵族古墓,根据墓志考证,它葬的是五代吴越国第二代国王的王后马氏。1996年12月至1997年1月,杭州市考古所进行了正式的考古发掘,发现了大量精美的随葬品,包括王陵级别的壁画、玉器、秘色瓷等等,即便是一件小碎玉片,都在显示这位王后的“白富美”身份。
近日,这份考古报告终得出版公布,我们可以对照着报告中的精美图片,来看看当时贵族的随葬品都有些啥。
据墓志上称,这座墓被称之为“康陵”。它位于临安市玲珑镇祥里村。
墓主人是吴越国第二代国王钱元瓘的王后马氏。婚后很多年,马氏没有生出孩子,她就主动向国王钱镠提议:让钱元瓘纳妾。钱镠认为她非常贤良大度。
如此备受推崇,她的陵墓随葬品丰富,也是理所当然。即使跟当时中原的帝陵相比,马王后也是完胜,因为那些帝陵相比之下就显得简陋了。
进入陵墓时,考古专家也惊呆了:前、中、后有三室,“房间”跟他老公钱元瓘一样多。最考究的是,构建中还用到了非常精致的红砂岩石板。
古人虽说“视死如生”,实际却常把“死”看得比“生”更重要。
考古报告上的图片显示,墓中大批的彩绘壁画,颜色依旧如新,里面还有仿生前建筑构件的斗拱、石坊,鲜艳的红底上,还用很土豪的金箔贴着一只只金凤凰。
而只有王陵才能享用的青龙、白虎、朱雀、玄武四神形象,在这里只能算基本款,因为后室墙壁及墓门背面下半部,还凿有十二生肖,被捧在十二个一脸严肃的人手里。
为什么壁画能保养得如此完好?
“这个墓仅在前室有一个小盗洞,墓室基本处于一个封闭的状态,与外界空气没有太多的接触,所以墓内的彩绘壁画保存较好。”杭州市考古所研究员张玉兰说。
除了富丽堂皇的壁画外,马王后墓里还有更多体现“高大上”身份的东西。
比如秘色瓷,在所有钱氏王室墓里,她的数量最多,有40多件。秘色瓷是唐五代时期的高端瓷器产品,为王室专用产品。
从这些小碟小罐里,不难看出这个女人生前的喜好。比如,正方形的小盘,青中泛灰,可以一个个整整齐齐地叠起来,这叫叠式小盒,一共发现了9件,生前可能用来放吃的,相当于零食果盘。
还有有盖子的瓜棱罐,也可以放吃的;执壶,是酒器;浅口的盏托,用来放茶杯;圆形的粉盒,是化妆用的;水盂,属于文房用具,可以用来洗笔,这里连唾盂也备好了,可能用来吐痰,或者漱口。
当年发掘时,考古队员曾清理出保存不完整的墓主人骨,她的头和腰部,集中了大量玉器。有一只玉篦脊,是梳子的“背”,下面木头做的齿已经腐朽消失了,两面刻着一对鸳鸯,雕工细密,晶莹剔透。不过,这把“梳子”宽只有5厘米。
这明显不能梳头啊
?张玉兰推测,这是插在头上的饰品,也是她日常生活的一个投影。
考古队员还发现,这批玉器里,出土了5件完整或残碎的玉雕花片,双面镂空雕刻,细密的缠枝花纹中,刻着一只引颈回首的凤凰。这么精细的小玉片,究竟用来做什么?
考古队员想到,康陵中还出土了一件鎏金牛首形视件,两片对合中空。他们把凤凰花片插进去,居然十分吻合。所以,张玉兰推断,各种形态的小玉片,都是马王后玉步摇上的垂饰。这大概是她最爱的饰品,起身微步的瞬间,花枝乱颤,风情绰约的程度,可想而知。于是这件东西便被陪葬了。
瓷器、唐三彩、陶器 它们都曾是最流行的随葬品
随葬品,就是冥器,也称明器。宋代以前,一般用竹、木或陶土制成,之后纸明器逐渐流行,明代还有用铅、锡制作的。
当然,王公贵族的大墓里,随葬品远远不止上面那些不易保存的东西,玉器、瓷器、宝石……许多流传至今的精美古董,都出自这些大墓,甚至帝陵。那么,是不是随葬的东西越多越豪华,就越能显示墓主人的身份呢?考古工作者说,其实不能划等号,这与随葬品的朝代变迁及古人思想变化有很大关系。
西汉时,厚葬之风兴盛,壶、鼎、盒等陶器一大堆,里头装食物酒水,还常见铜钱。
唐代的墓葬,在浙江发现得很少,不过,在其他地方,唐三彩此时大出风头。很多人不知道,奔腾中的马四足离地,马上女子回身挥击马球,这样霸气的艺术品,其实是古人的最佳随葬品。因为胎质松脆,防水性差,唐三彩的实用性还不如当时已经出现的青瓷和白瓷。而大凡出土唐三彩明器的唐墓中,必出三彩马。
“世间最美的东西,莫过于有生气的身体……唐马在美术上占了很高的地位,是同样的理由。”研究中国明器的学者郑德坤对唐马下了这样的赞语,他认为,不论其姿势如何,光看它坚决的脖子、稳固的蹄、奋发的筋骨皮毛,这一切结合的美,绝对不亚于希腊如《掷铁饼者》这样的雕塑名作。
而到了宋代,世俗味开始出现,也就是说,接地气的随葬品多了。
如果是宋代的读书人,那么他的随葬品里,会出现笔墨纸砚,有的墓里甚至什么都没有,只有一本书,也就是生前喜欢什么,死后就放什么。
这跟宋代理学家面对死亡的理性思想有关,此时,已经无法以明器的高档、好坏,去判断一个人的身份。文人墓葬更能反映生前趣味。比如武义发现的南宋徐渭礼的墓里,有笔墨纸砚,还有文书,反映了这个官二代升迁的所有证明文件和“履历表”。
而宋代以后,这样的趣味和理性更明显,尤其是明代,空墓数不胜数,像朱熹这样的大儒,墓里几乎什么都没有,但你却不会认为他很穷。所以,到后来,明器只与人的理念有关。
(钱江晚报 记者 马黎 实习生 蔡崇葳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