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刚经全文网

徐恒志居士《佛教常识问答》

发布时间:2019-11-11 09:22:38作者:金刚经全文网

徐恒志老居士简介

徐恒志居士,1915-2007,原籍浙江镇海,少年即受其父亲影响归信佛教。稍长,入五金行工作,倍受磨练,后由表兄接引,于二十五岁痛下决心,正式学习佛法,并到能海上师处去受三归五戒,法名定真。同时,与正在天津弘法的王骧陆师通信,蒙示以般若要旨,并函授观心方法。一九四五年抗战胜利后,王骧陆师莅沪弘法,随之学无相密乘心中心法,依《大正藏秘密仪轨佛心经》六印一咒坚持修四、五百座,每座二小时,直入无相门,截断葛藤。五十年代,在清定老法师座下受瑜珈菩萨戒,并为当时《党讯》月刊撰稿。

徐老的部分著作收录在《般若花》一书中,1991年初版,迄今已再版六次,其中1953年所著的《学佛是怎么一回事》和《怎样实践佛法》两文系根据多年的实践,准确、概括的为初学者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指引,深受读者欢迎,因而被印成单行本多次在各地再版,还被译成英文流传至美国、新加坡及港台等地区。八十年代起,徐老在上海佛教居士林、厦门闽南佛学院、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等处演讲佛教。九十年代曾在美国洛杉矶、旧金山等地弘法。署名定真的《静坐入门》也在大陆有大量流通,接引学人无数,影响十分广泛。他的《佛教常识问答》和《书简节录》语言质朴,深入浅出,对现代人在学佛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,给予了契理契机的回答,读来如沐春风,非常适应现代人的阅读习惯,是接引初机和深入研习佛法的优秀读物。其它著述还有《心经的理论和实践》、《佛教的人生价值观》、《法藏碎金》、《中国历代养性进德格言、诗偈、楹联》等。徐老现在八十高龄,蛰居沪上,仍然为法忘躯,笔耕不辍,普利群机,令人景仰。曾任上海市佛教协会第八届咨议委员、弘一大师研究会顾问、宁波佛教居士林名誉林长等。

佛教常识问答

一问:什么是佛?

答:佛也称佛陀,译为;觉者,能彻证人人本具的、寂然不动的、光明遍照的觉性;觉了一切烦恼都是因缘和合,虚妄不实;不受烦恼的干扰,朗然大觉,就称为佛。

二问:什么是佛法?答:能说明宇宙人生真理,能转化一切烦恼,能断除种种迷惑的方法,称为佛法。

三问:什么是菩萨?答:菩萨具体称;菩提萨剁,译为;觉有情,有两种含义:一、是求大觉的众生,称为;觉有情;二。是用佛法觉悟一切苦恼众生,称为;觉有情。

四问:佛法包括哪些部分?

答:佛法汪洋浩瀚,博大精深,它的内容可分为教法、理法、行法及果法四方面。教是佛所说的言教;理是教中所说的义理;行是依理所起的行持;果是由行而证的觉果。教和理是属于理论的范围,行和果是属于实践的范围。佛法的理论,完全是从实践中提炼出来而能指导实践的。没有实践,是空洞的理论;没有理论,又是盲目的实践。因此,佛法的教、理、行、果,是相互联系,分而不分的。

五问:什么叫心法、色法?

答:;心法,指一切心理现象;;色法,指一切物质现象,除色、心二法外,还有;心所有法、;心不相应行法、;无为法,称为五法。大乘说;五位百法,小乘说;五位七十五法。(详阅《佛学大辞典》)

六问:什么叫五乘佛法?

答:乘各种法,使达到一定的果位叫;乘。乘;五戒法,生于人间的叫;人乘;乘;十善法,生于天上的叫;天乘;乘;四谛法而证;阿罗汉果的,叫;声闻乘;乘;十二因缘法而证;辟支佛果的,叫;缘觉乘;乘;六度、四摄法而达到成佛之果的,叫;菩萨乘。

七问:;唯有一乘法,无二亦无三如何理解?

答:佛法实际上只说一乘法——成佛之法。说;二乘、三乘都是方便引导,使中途不至于畏难而退。《法华经》说:;十方佛土中,唯有一乘法,无二亦无三,除佛方便说。

八问:佛教与人生的关系如何?

答:人生是整个生命长河中的一个短暂片段,充满着矛盾和苦恼。佛法阐明宇宙实相和人生真谛,依之实践,能从根本上解脱一切烦恼与痛苦。《法华经》说:;治世语言,资生业等,皆顺正法。所以学佛的人,不作诸恶,力行众善;工作、学习一切照做。只要在日常生活中,时时觉照,净化心地,不妄想、执著,不迷妄、颠倒,便可做到不离佛法,而行世法;不离世法,而证佛法。禅宗六祖说:;佛法在世间,不离世间觉。可见,在世能;觉,便是出世。佛法与人生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。

九问:佛法最主要的内容是什么?

答:佛法最主要的内容,在于教导人们息下生灭妄心,体悟本来不生不灭、无实无虚的真心,——常住真心。换句话说,是要人们找回失落已久的本心,一一明心见性。

十问:什么叫;三法印?;三法印对行者的关系如何?

答:一切事物运动变化,不是恒常不变,这叫;诸行无常印。一切事物周遍分析,无我可得,这叫;诸法无我印。自性不生不灭,灭一切生死流转之苦,无为寂静,这叫;涅磐寂静印。一切小乘经典,用这;三法印印证,便可证明是佛陀所说,大乘经典都以;一实相印,印证其所说的真理,明白这些世出世间真理,是学佛的重要基础。

十一问:有人提出:;时代不同了,为适应现代人的情况,应对佛法进行改革。对吗?

答:学佛的目的和要领,在证到;万古常新的真理,真理是无可改革的。众生有无量痛苦,佛有无量法门,能治好众生痛苦的,都是良方。但由于时代不同,在某些方式、方法上,可因时制宜,作一些改变,以利于饶益众生,弘扬佛法。

十二问:什么叫实相?一实相印?

答:实相就是离一切虚妄之相的真实相状,也叫作真如、圆觉,自性等等。当我们依法实践,妄心逐步息下后,真实之相便得现,;一实相印是;三法印的综合和深化。

十三问:什么叫;诸法实相?

答:世出世间一切事理、因果、性相等等,统称;诸法;一切诸法都不离自性而有,全相即性,全性即相,真空妙有,融通无碍,故叫;诸法实相;也叫真如、法性、法身、中道等等。

十四问:;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是什么意思?

答:相就是现象,一切现象包括物质现象和心理现象,都是种种条件和合而生(缘生),体性本空(性空),虚妄不实。

十五问:为什么说实相无相,亦无不相?怎样理解?

答:通过依法修持,逐步证知自性本净,远离一切虚妄、生灭现象,故说;无相。虽自性无黏、无著,但一切事物无不随缘显现,了了分明,故说:;无不相。无相就是;真空,无不相就是;妙有。

十六问:;若见诸相非相,即见如来。怎样理解?

答:虽见诸相,知其虚妄而不执著,境寂心空,当下便见清净寂灭的自性如来了。但这全在勤苦修持、悟证,才能相应。

十七问:;一切有为法,如梦幻泡影。怎样理解?

答:;一切有为法,即;凡所有相,;如梦幻泡影,即;皆是虚妄,含义相同。总的说明,一切有为事物,都像梦、幻、泡、影般的不实。

十八问:;觉了一切法,犹如梦、幻、响,怎样理解?

答:含义也如上述。比喻一切事物,正像梦、幻、响,似有实无,缘生性空。

十九问:;一切法皆是佛法,怎样理解?

答:一切事物虽因缘所生,虚妄不实,但自性能显万法,一切事物又不离自性而有,只要不执,则当相即道,全性即相,一切事物都是佛法了。正像天台宗所说:;一色一香,无非中道。离一切相,即一切法。

二十问:大乘经典均以实相为体,哪些经典不以实相为体?

答:大乘经典说法了义、透彻,都以实相为正体。小乘经典谈苦、空、无常、无我等理,方便接引,故以;三法印印之。

二十一问:;建立水月道场,大作梦中佛事是怎么一回事?

答:诸佛菩萨虽修六度万行,广作佛事,但视同梦幻,心无住著,远离诸相;灭度无量、无数、无边众生,实无众生得灭度者;无修而修,修即无修,终日度生,终日无度。

二十二问:;梦里明明有六趣,觉后空空无大千’,是什么意思?

答:凡夫作业,因果不失,六道流转,酬偿分明。若能修证佛法,改恶为善,转迷为觉,便知罪福性空,终得解脱自在。

二十三问:什么叫无明?无明怎样来的?

答:自心暗钝、污染,失去光明智慧,不能照了一切事物,故叫;无明,也叫;痴。无明是无始以来,一念昏迷不觉所引起,叫根本无明。由此引起种种贪、嗔、痴等见思烦恼,叫枝末无明。

二十四问:什么叫;不二法门?一和二有何同、有何不同?

答:实相本体,平等不二,没有一切人我、是非等对待分别,叫做不二。学佛的人,悟入这平等不二的性体,叫;入不二法门,这时,若说一,是平等性,是;体;若说二,是差别性,是;用。一与二,平等与差别,正是体与用的关系,是二而不二的。

二十五问:;色不异空,空不异色,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。是怎样的?

答:;色不异空,是说一切事物,因缘所生,其性本空。;空不异色,是说其性虽空,而不碍因缘和合生起万法。;不异就是不离,说明并非离色别有空,离空别有色。又进一步说明;色与;空不是二法,譬如水与波不二,同是湿性。又如镜与影的关系,所现的影,即是能现的镜,所以说;即是。

二十六问:;不生不灭,不垢不净,不增不减说的是什么?

答:说明自性的本觉理体,是本来无生,故亦无灭;本来不垢,故亦不净;在圣不增,在凡不减,这正显示人人本具的绝对心体。这心体离一切人我、是非、顺逆、得失等等虚妄对待诸法;非空非有,无实无虚,无所从来,亦无所去;湛寂灵明,假名本觉。

二十七问:什么叫有为法?什么叫无为法?两者关系如何?

答:凡各种条件和合而生的一切事物,都叫有为法。本来就是这样,不是因缘和合而生的,叫无为法。真如、实相、法性、圆觉都是无为法。但无为对有为而说,如果执取;无为,取相分别,又成;有为了。

二十八问:什么叫生灭法、不生灭法?两者关系如何?

答:凡精神的、物质的一切事事物物,都是运动变化、生灭代谢的,都叫生灭法。悟证本性的人,知本来不生,今亦无灭,空有圆融,寂照同时,故叫不生灭法。生灭与不生灭,体同用异,它们的关系是不一不异的。

二十九问:怎样理解一法即一切法,一切法即一法?什么是万法归一、一为万法?

答:一法,指真如自性;一切法,指真如自性所显的事事物物。两种含融无碍。正像种种黄金所造的饰物是一切法,但各种饰物全体都是黄金,无二无别,即是一法。自性能显万法,万法不离自性。一即一切,一切即一。又返妄归真,即万法归一。从真起妄,即一为万法。修念佛法门的人,到念空妄息,心不散乱时,正是;万法归一啊!

三十问:什么叫;一切唯心造?这个心指的是哪个心?

答:;三界唯心,万物唯识。说明众生流转六道,都是生灭妄心所造成。所以这个心,是指集起的妄心。《华严经》说:;心如工画师,造种种五阴,一切世间中,无法而不造。从总的来说,世间、出世间;十法界的四圣六凡,皆唯心所造,心迷随于染缘,便现;六凡;心悟随于净缘,便现;四圣。那么,这个心又是指随缘不变、不变随缘的真如法性,因为从真起妄,全妄即真。所以,《华严经》又说:;若人欲了知,三世一切佛,应观法界性,一切唯心造。

三十一问:;十方世界,不离一心怎么讲?

答:;一心是指真如实相。实相无相而又无不相,所谓;心包太虚,量周沙界。十方世界,都在自性包含之中。《楞严经》说:;净极光通达,寂照含虚空。

三十二问:十方世界和十方佛土有什么区别?

答:十方有无量世界,是一切众生所依止的国土。佛所住、所教化的领土,叫佛土。十方有无量佛土,其中有净土、秽土、报土、法性土等区别。世界和佛土含义不同。十方世界有无佛世界,如释迦已灭,弥勒未生的中间时期。

三十三问:禅、净、密三宗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?

答:学禅从不思议处下手,直指当人本性,全仗自力。净土以执持名号为重点,自力、他力兼顾。密法着重身、口、意三密齐修,仗自力外,也仗他力。故三宗下手方法不同,但归趣清净自心,彻证寂照本体,并无差别。禅之灵光独耀,净之一心不乱,密之当相即道,毕竟又有何别?这就是所谓;归元无二路,方便有多门。

三十四问:为什么说净土法门是殊胜中之殊胜?

答:这娑婆世界众生,大都事多身忙,业重障深。净土四种念佛法门中,以执持名号为重点,它的特点很多:

(1)、下手容易,只念六字(或四字);(2)、收机最广,三根普利;(3)、带业可生,一生成办;(4)、自力之外,兼仗他力。

而且;是心作佛,是心是佛。我今念佛之心,正是自心实相,即是法界全体。所以是;方便中第一方便,了义中第一了义,圆顿中最极圆顿。

三十五问:;心、佛及众生,是三无差别是什么意思?

答:佛与众生虽有迷悟、苦乐的不同,但心体全是相同。所以《华严经》说:;如心佛亦尔,如佛众生然,心佛及众生,是三无差别。

三十六问:为什么叫娑婆世界?娑婆世界的苦是怎样产生的?

答:娑婆世界译为;堪忍世界。因为这世界的众生,能够忍受贪、嗔、痴三毒,及种种苦恼的侵害、逼迫,不想出离。一切苦恼的产生,主要是迷惑不觉,妄想执著所引起,所谓;因惑造业,因业受苦。

三十七问:有没有极乐世界?在哪里?极乐世界是什么样?怎样产生的?

答:首先应该说明:世界无尽,众生无尽,十方有多种类型的无量、无数、无边世界。现在天文学家已证实二千亿光年之外(一光年约十万亿公里)还有星系,证明世界是无有穷尽的。佛经上说:;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,有世界名曰极乐。佛是严戒妄语的。佛教的宇宙观已逐步为科学所证实。当然,所谓;西方只是;指方立相,使学人有所归趣。实际上哪有定相?因为地球、行星等天体,都在不断运动中。又极乐世界与我们这里由微尘所凝结的秽土也不同,所说七宝庄严等,只是借此处物体,方便说明。正报也是莲花化生,;清虚之身,无极之体。与此处胎胞所生的不一样。总之,这个世界是清净藏心和大慈悲愿力所显现。在《密严经疏》上,已经说明:;今是密严藏(包括极乐国土),但于清净如来藏心之所现,故非微尘成。我们知道,电磁波是四维时空连续区的波浪,可以透过墙壁,普遍存在于虚空之中,如果转动接收器,那么全世界各地的情况,立即出现在当前。在更高维空间的诸佛菩萨,他们的神通妙用,当然不是世间常识所能想像的。

三十八问:有人说:人死如灯灭,什么都没有了,一了百了。对吗?

答:绝大多数的人,都存着这种;断灭见,只知道有形的肉体,不知道无形的;觉性。正如下棋,由于这一子之错,弄得全盘皆错。

三十九问:什么叫;六道轮回?有没有六道轮回?它是怎样产生的?

答:各种生命现象,概括为六道:天、人、阿修罗、畜生、饿鬼、地狱。由于自性迷妄颠倒,造作善恶诸业,执持不舍,不同的业力,形成了不同的生命现象——六道轮回。凡夫迷悯不知,甚可怜悯!

四十问:求生极乐与求生弥勒净土有什么不同?哪个容易?哪个不容易?

答:极乐世界要从此地经过十万亿佛土,弥勒净土在欲界六天中的第四天兜率天之内院。好像往生这两种净土,有远近、难易的不同,近者易生,远者难生。但所谓远和近是凡夫的一种分别心。;心净则土净,虽然西方极乐净土,远在十万亿佛土之外,但是往生的人,可以;如弹指顷,生极乐国,何远之有?求生两种净土,都是各人的不同愿力,如果信愿具足,都易往生;若无信愿,都难往生。

四十一问:什么叫众生?

答:一切众生是众缘(各种条件)和合所生,故叫众生。又六道往返流转,受众多生死,故叫众生。

四十二问:什么叫妄心?什么叫真心?我们平时起用的是妄心还是真心?两种心有什么不同?

答:起种种分别计度的是妄心。妄想不起,寂而常照,叫真心。没有修持功夫的人,平时都是分别、执著,妄心用事。真心用而不著,念而无住;妄心处处黏滞,事事挂碍。自在和不自在,正是两心的不同处。

四十三问:怎样去掉妄心,使真心显现?

答:不能说去掉;妄心,只宜说;息下妄心。比如去波觅水,那么水也不可得了。一切佛法,目的都是息妄想,显真心。所以只要依照佛的教法,认真实践,一旦妄想息下,我空、法空、常住真心,便能现前。

四十四问:什么叫生则决定生,去则实不去?

答:念佛决生净土,故生则决定生;净土不离自性,故去则实不去。比如明镜照物,镜中种种影像,了了分明(生),但镜体仍寂然不动(不去)。这就是所谓;生而无生,无生而生!

四十五问:什么是戒、定、慧三无漏学?

答:戒、定、慧是修习佛法的总则,一切佛法都不离戒、定、慧。戒如防贼,定如缚贼,慧如杀贼。又清净无染就是戒;寂然不动就是定;观照无碍就是慧。是自心一物的三面,圆融而不可分离。

四十六问:什么叫五戒、八戒、十善戒?受持各戒有什么利益?

答:不杀、不盗、不邪淫、不妄语、不饮酒,叫作五戒。在五戒基础上,改不邪淫为不淫戒,再加上不涂饰香蔓和不歌舞观听(也可以把这一条分为二条),不眠坐高广严丽床上,不食非时之食(即午后之食),这叫八戒;因有不非时食的;斋法,故叫八戒斋。十善戒是五戒的开展,从行为、语言、思想三方面去除十恶,做到十善。行为上不杀生而保护生命;不偷盗而勤俭节约;不邪淫而纯洁清白。言语上,不妄语而说老实话;不两舌而说团结话;不绮语而说朴质话;不恶口而说和善话。思想上,不悭贪而广行布施;不嗔怒而难忍能忍;不愚痴而勤修智慧。持五戒得人身,持十善生天道。至于八戒斋是为在家人所制的出家法,以一日一夜为受持的期限。常受此戒,不堕阿修罗,恒生梵天,或生人中,正见出家,得涅磐道等。

四十七问:杀生有什么恶报?放生有什么利益?

答:杀生得多病、短命等报。《楞严经》说:;汝负我命,我还汝债,以是因缘,经历千劫,常在生死。又偈说:;假使百千劫,所作业不亡,因缘会遇时,果报还自受。若能常存慈心戒杀、放生,自得长寿、吉祥、眷属和顺等利益。

四十八问:什么是法身佛、报身佛、应化身佛?我们能看到的是哪一种身的佛?

答:法身佛是诸佛的理体。报身佛是功德所成就的果报,分两种:自受内证之法乐,叫自受用报身;为初地以上菩萨所显现,使其受广大法乐,叫他受用报身。释迦牟尼佛,就是应化身佛。也可以把应现佛身的作为应身,化现;五趣之身的作为化身。

四十九问:什么是因缘所生法?

答:一切事物,都是;因(内因);缘(外缘)和合所生叫做;因缘所生法。比如种子为因,加上泥土、肥料、日光、人工等缘,便能生长、开花、结果。

五十问:;因缘所生法与实相有什么关系?

答:悟证真空实相后,一切因缘所生之法,都成为自性之妙有,所谓;离一切相(即实相无相),即一切法(即实相无不相)。

五十一问:;诸法因缘生,诸法因缘灭怎么讲?

答:诸法即一切事事物物,都是因缘和合,虚妄有生,因缘别离,虚妄有灭,缘生缘灭,如幻如化。

五十二问:;人身难得,佛法难闻怎么讲?

答:持;五戒才得人身。佛曾指示:;得人身者如爪上土,失人身者如大地土。说明人身非常难得,佛法又很难闻到,如生于三途恶道,或因世智辩聪、聋盲喑哑,或生于佛前佛后,中间没有佛法有这样;八难,就很难闻到佛法。

五十三问:什么是六根、六尘、六识?它们的作用和相互关系如何?

答: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是六根,;根是能生的意思。色、声、香、味、触、法是六尘,;尘是污染的意思。六根接触六尘,和合而生六识——眼识、耳识、鼻识、舌识、身识、意识。六根是;内界,六尘是;外界,六识是;中界。六根、六尘、六识和合而生;十八界。

五十四问:什么叫心外求法?怎样做到不是心外求法?

答:虽修佛法,但心仍向外驰求,执取种种境相,随外境流转,不从心地上做功夫,这会增加系缚,叫做心外求法。时时返观自心,念念消归自性,务使念寂心空,彻见真如本心,才不是心外求法。

五十五问:什么叫六度?六度中,前五度如;足,后一度如;目,是什么意思?

答: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进、禅定、智慧,称为六度。因依此而修,能息烦恼妄想,度生死苦海。但前五度正像足的运行,全靠后一度——般若慧目的指引,否则方向错误,岂能超度茫茫业海!

五十六问:什么叫菩提心?什么叫发菩提心?

答:上求下化,求正觉之心,叫菩提心。

有两种菩提心:(1)缘事菩提心,是以四弘誓愿为体;(2)缘理菩提心,安住于实相理体,成就上求下化的行愿。至于发菩提心的;发字,也有两种含义:一是发起,相当于缘事菩提心;二是开发,即心悟实相,明心见性,入见道位,悟后起修,圆证无上菩提。

五十七问:怎样理解吾人现前一念介尔之心,可以生天堂,可以入地狱?

答:;介尔是微细的意思。我们日常现前的微细一念,即是法界、法性,能随染、净的因缘,生于;四圣、;六凡的十种法界。所以,;十法界都是唯心所作,可以生天堂、地狱。《华严经》说:;应观法界性,一切唯心造。

五十八问:什么叫正信?什么叫;信为道元功德母。

答:深信佛、法、僧三宝的功德和世、出世间的善根;深信自性具足诸法实相,便叫正信。正信能使人趋向真理,生种种清净功德。故《华严经》说:;信为道元功德母,长养一切诸善法。

五十九问:什么叫正知正见?以什么为标准?

答:所谓正知正见,即远离一切迷妄颠倒的邪知邪见。例如以不净为净,以苦为乐,以无常为常,以无我为我,都是颠到。以转迷为觉,了生脱死,离苦得乐,趋向菩提为目的,便是正知正见。以;三法印、;一实相印为标准,便是正知正见。

六十问:为什么学佛的人必须具备正知正见?

答:学佛的人如果不具正知正见,不从根本处下手,往往著相迷境,只求人天福报,便劳而无功。正像禅宗五祖弘忍大师说:;不识本心,学法无益。

六十一问:佛教有哪几宗?

答:佛教传入中国后,逐步分宗立派,曾立十宗。大乘有华严、天台、法相、三论、净土、密宗、律宗、禅宗八宗;小乘有俱舍、成实二宗。

六十二问:普遍修学的是哪些宗?

答:以禅宗、密宗、净土宗为最普遍。净土宗更甚。

六十三问:这三宗大意如何?

答:禅宗是佛法的骨髓,以明心见性为主,离心意识参,言语道断,心行处灭,于不思议处,直指本心,自参自悟,全仗自力。净土宗有四种念佛法门:观想、观像、实相、持名,而以持名念佛为重点,下手简易,人人可修,以即生往生极乐净土为目的,除自力外,兼仗他力。密宗则是手结印,口持咒、意作观,;三密相应,修法紧凑,三业同作,能获得殊胜的加持力。三宗下手方便不同,但归元无二,都以自性实相为旨归。

六十四问:为什么说持名念佛法门是圆中之圆、顿中之顿、三根普被摄收?

答:因为这个法门收机最广,下手最易,不劳分别考究,只要蓦直念去,念念即佛,当下圆成,一句弥陀,即是实相、不同偏渐修法,故是圆中之圆、顿中之顿。上根人念到理一心不乱,便同破无明的法身大士;中根人念到事一心不乱,便同断见思惑的阿罗汉;即使下根凡夫,惑业未消,也可仗信愿的力量,带业往生净土。

六十五问:什么是观想念佛、观像念佛和实相念佛?

答:观念阿弥陀佛报身的相好功德,叫观想念佛。观念阿弥陀佛化身的形象,叫观像念佛。观念阿弥陀佛法身的非空非有中道实相,叫实相念佛。

六十六问:为什么说持名念佛最为殊胜?

答:因观想念佛,境广心粗,不易成就。观像念佛,有像可观,离像难现。实相念佛也不易契入。而提起一句洪名,妄想立即转化,简单易行,故持名最为殊胜。

六十七问:为什么有人轻视念佛法门,认为太简单、难生信?

答:许多人认为佛法深广,一句简单佛号,岂能摄尽!不知佛法虽广,而念佛是向业习切近处下手,恳切地一念提起,诸妄顿消,;是心作佛,是心是佛下手虽易,成功很高。若只知好高骛远,往往虚耗光阴和精力,难得佛法的真正利益。

六十八问:一句佛号,即是佛的法身,具足一切功德。怎么讲?

答:蜂蜜一滴,具有百花之精。一句佛号也是这样,是阿弥陀佛多劫修持功德的结晶,念佛便是以果地之觉,作为因地之心。

六十九问:为什么说:称佛名故,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?

答:这是《观无量寿佛经》上所说:正因名号功德不可思议,故至诚称名能消多劫重罪。

七十问:临终十念乃至一念,也可往生,如何做到这点?

答:《观无量寿佛经》中说到:即使是五逆十恶的人,临终之时生大恐怖,听从善知识的教导,至心念佛十声,也能往生。这时正像有人被贼追赶,前无出路,后无退路,一心寻船渡江,只此一念,更无二念,便能伏住惑业,顿出生死。所以《大智度论》说:;一切众生临终之时,刀风解形,死苦来迫,生大怖畏。是故遇善知识,发大勇猛,心心相续,十念即是增上善根,便得往生。但这种不断惑业而得往生,绝不能侥幸而得,如平时没有笃实的念佛功夫,就难以把握。如能平时真为生死,信真愿切,行持踏实,临终十念乃至一念,也得往生。

七十一问:若人命终临危之际,不能念佛,怎么办?如何解决?

答:在命终临危之际,种种善恶业力,自然现前。强者先牵,自力不能转化,又没有善知识在旁指点、提醒,难免刹那之间随业流转,所以我们学佛的人,平时;真为生死、发菩提心,以深信愿,持佛名号。是何等的重要啊!

七十二问:带业往主指的是什么业?

答:善业是菩提阶梯,与觉性相应,带去自不待言。所谓带业往生,所带的主要是恶业,因虽然念佛,惑业尚未消除,但平时信愿真切,临终至诚,恳切,便能;伏惑往生——伏住惑业,使无量劫来,习气种子不起现行,心不散乱,便得往生。

七十三问:什么叫净念相继?

答:起初是以六字洪名,作为;净念,念念相继。随着持名功夫的深入,便能使自性清净心态相继现前,无念而念,念而无念。定慧圆明,寂照同时了。

七十四问:什么是念而无念?无念而念?

答:当念佛时,不可有别想,无别想便是;无念,当念佛时,须了了分明,了了分明便是;正念。这样久久念去,便入;念而无念,无念而念境界。

七十五问:为什么说一句佛号;是名无上深妙禅?

答:一句佛号,念从心起,声从口出,音从耳入,心声相依,久久功纯,念到妄想脱落,自然寂照现前,这就是所谓;暗合道妙,巧入无生。所以经上说:;若人但念阿弥陀,是名无上深妙禅。

七十六问:什么叫;万缘放下?

答:种种事事物物,种种六尘境界,念而无住,接而不染,心里没有粘著,这是真真;万缘放下,不是一切抛弃。万事不管、消极逃世叫;万缘放下。《金刚经》说:;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,实无众生得灭度者。这是;万缘放下的很好说明。

七十六问:什么叫;随缘不变,不变随缘?

答:这是说明自性的本体和妙用。正像一座大圆明镜,镜体虽空寂不变,而能随缘照物显影。

七十八问:有为法如梦幻泡影,无为法就不如梦幻泡影吗?

答:因缘和合而生的一切事物,叫有为法,都是虚妄不实,如梦幻泡影。离因缘生灭,无所造作之法,叫无为法。既无所造作,岂还有梦幻泡影之相?《百法明门论》立六种无为法,前五种无为,是按照法性所显差别之相;后一种;真如无为,是说明法性之体,即是涅磐。六种所立的都是假名。

七十九问:世间常说的所谓智慧与佛法上所说的智慧,有什么根本不同?

答:聆音察言叫;聪,见貌辨色叫;明,世间所谓聪明智慧,实际上都是根与尘所和合的识;是有分别、有粘缚、有对立的。佛所说的智慧,是一种无分别、无生灭、无粘无缚非空非有的觉照境界,也是一种现量直觉的心态。

八十问:什么是闻、思、修?三者关系如何?

答:见闻经教而生的智慧,叫闻慧;依思维义理而生的智慧,叫思慧;依修定所得的智慧,叫修慧。前两慧是发修慧的助缘,修慧有断惑证真的作用。

八十一问:真空不碍妙有,妙有不碍真空。怎么讲?

答:因为是真空,所以不碍妙有,否则就是顽空。因为是妙有,所以不碍真空,否则便是妄有。真空是体,妙有是用,体用不二,空有圆融。

八十二问:度无量众生,实无众生得灭度者。如何讲?

答:菩萨虽弘法说教,度无量众生,但是心中并不执著我是能度,众生是所度;也不执著于所说的法。否则诸相未空,妄心未降,岂得名为菩萨。

八十三问:众生者,非众生,是名众生。是什么意思?

答:所谓众生者,是众缘和合所生。缘生则性空,并无实际存在,故说;非众生。但不无众生之假相,所以可假名叫;众生。

八十四问:何谓;无住生心?

答:对现前六尘境界心不住著,过而不留,不受污染,叫;无住;妄既不住,湛寂灵明之心,自然显露,叫;生心。;无住即真空,;生心即妙有。

八十五问:佛教;以戒为师,为什么?

答:学佛不离戒、定、慧三学。因戒生定,因定生慧。无上智慧,必由定发;无漏大定,必由戒生。戒是;三学的基础。

八十六问:什么叫;我执、;法执?为什么要破除;我执、;法执?

答:所谓;我执,是对虚幻不实、五蕴和合的身心,固执是能自在主宰的实我;由于本来无我中,妄生执著,处处以我为中心,便产生了种种烦恼。;法执是固执一切诸法,以为实有,不知一切事物都是随着客观条件的变化而变化。所谓;诸法因缘生,诸法因缘灭。由于执著于;我,便成烦恼障,招感六道流转的分段生死。由于执著于;法,便成所知障,招感三界的变易生死。所以学佛就是要化除这二种执著。

八十七问:;狂心不歇,歇即菩提。怎么讲?

答:一切众生由于受贪嗔痴等烦恼驱使,以致狂妄心识,纷驰不停,如能歇下狂心,那么菩提妙心,当下现前。

八十八问:;知幻即离,离幻即觉是什么意思?

答:凡夫不知;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。以幻为真,所以不能舍离种种烦恼。如果知是幻化不实,不取不舍,便能逐步歇下。应知道这个;知幻的;知字是;证知,而不是;解知,因为;解知仍属意识分别范围,不能产生;知幻即离的力量。若能离幻,当下便是圆觉了。

八十九问:迷是众生,悟了即成佛,怎么讲?

答:以妄想为真实,迷妄颠倒,不知不觉,便成六道流转的众生。明悟自性本空,寂然不动,而能随缘起用,便成光明自在的佛道。

九十问:什么叫见惑、思惑、尘沙惑、无明惑?

答:;见惑可分为;五利使和;五钝使。五利使就是身见、边见、邪见、见取见(固执自身的恶见等,以为最胜)、戒禁取见(固执不合理的禁戒等,以为最胜)。五钝使就是贪、嗔、痴、慢、疑五种。利使好像刀口,钝使好像刀背,利使的造业,是与钝使分不开的。所以修行到了小乘见道位,这利、钝十使(五见与;疑,叫作;亲迷之惑;依于五见等所起的贪、痴、慢,叫;疏迷之惑)便同时断尽。因为这十使是见道位中所断之惑,故简称;见惑。至于依于妄情而贪着一切可爱之境等的真正三毒——贪、嗔、痴和慢,是小乘修道位进一步思维与修习真理,渐断的惑,简称;思惑。;见思惑是粗惑,叫;烦恼障,能招致三界内的分段生死。;尘沙惑和;无明惑是细惑,叫;所知障,能招致三界外的变易生死,又前三种也叫枝末无明,后一种也叫根本无明。

九十一问:三毒是什么?如何消灭三毒?

答:三毒就是贪、嗔、痴,在六种根本烦恼中,这三种力量特强,故称;三毒。依照当机之法,努力实践,并常与自己习气斗争,就像经上所示:;譬如一人与万人战,就可以使习气逐步转化。所谓;勤修戒定慧,息灭贪嗔痴。

九十二问:为什么佛教特别强调因果?

答:因果是事物的发展规律,种瓜得瓜,种豆得豆,如是因必得如是果。佛法认为世出世间一切都不离因果法则。

九十三问:为什么菩萨畏因,众生畏果?

答:凡所作之因,迟早必然得果,只是时间问题。菩萨智慧明朗,为了怕得恶果,预先断除恶因。众生迷昧,不信因果。但不断除恶因,恶果终是难免的。

九十四问:有些人做坏事还享福,做好事的人不顺利。为什么?

答:按照佛法所说的因果报应,必须结合过去、现在、未来三世来观察、分析。偈曰:;欲知前世因,今生受者是;欲知来世果,今生做者是。

\

九十五问:为什么说;忘失菩提心,修诸善法,是名魔业?

答:菩提心即是成佛之心。我们发;上求佛道,下化众生之心,目的是为了成就无上菩提。如一切行持不以菩提为归,虽修善法,得福的时候很容易造业受报,这不正是为魔作事业?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。故修行人时时不忘菩提心十分重要!

九十六问:;菩提为因,大悲为根,方便为究竟。怎样讲?

答:我们学习佛法,应该以成就无上菩提为正因,种下成佛的种子,发同体大悲、救度一切众生之心,作为根本。《华严经》说:;以大悲水饶益众生,则能成就诸佛菩萨智慧华果。又须以善巧方便,对机施法,使一切众生能获得真实利益,究竟圆满无上菩提。

九十七问:什么是大慈大悲?

答:给一切众生以欢乐叫大慈;拔一切众生的痛苦,叫大悲。

九十八问:;无缘大慈,同体大悲怎么讲?

答:诸佛虽予一切众生以欢乐但离一切取舍分别,心无所缘,叫无缘大慈。诸佛如实了知心、佛、众生三无差别,真如法身毕竟平等,因此而起大悲救拔之心,叫同体大悲。

九十九问:什么叫;三轮体空?

答:如在财布施时,不执著能布施的我,有受布施的人以及所布施的财物。法布施也这样,不执著有能说的;我相,有听法的;人相,以及有所说的;法相,这都叫三体轮空。因为对于这三个方面,都空无所著。《金刚经》说:;若菩萨不住相布施,其福德不可思量。

一○○问:什么叫十信、十住、十行、十回向、十地?是什么意思?

答:这是从教理上说明修行的阶段和位次。其中十信是修;观行的位次,信常住真心的理体,并无疑惑。十住、十行、十回向是离真如不远的;相似位次,也叫;三贤位。其中十住是已断见思惑和三界内的尘沙惑(不能知三界内凡夫的病与应施的药,叫界内尘沙惑)。十行是已断三界外的尘沙惑(不能知三界外三乘人的病与应施的药,叫界外尘沙惑)。十回向伏无明惑。十地也叫十圣位,能破无明,见佛性,证到的人都是法身大士。以上是从;别教立论,经过;等觉到;妙觉,共破十二品无明。如果按照层次较高的;圆教,共须断四十二品微细无明,才证妙觉极果,成清净法身。

一○一问:什么叫;涅磐?

答:;涅磐译为;圆寂。德无不备叫;圆’,障无不尽叫;寂。

一○二问:什么叫;有余涅磐,无余涅磐?

答:己灭生死之因,不再流转六道,但所依的有漏之身尚未灭掉,故叫做;有余涅磐。已灭生死之因,所依的有漏之身也已灭掉,叫;无余涅磐。

一○三问:什么叫;罗汉、;声闻、;缘觉?

答:听到佛的身教,明悟;四谛道理,断除;见思烦恼,叫;声闻。所证极果,即;阿罗汉。观;十二因缘之理,觉悟无常,断烦恼,证真理,从缘得觉,故叫;缘觉,也称;辟支佛。

一○四问:什么是;分段生死?什么是;变易生死?两种有什么不同?

答:由于见思粗惑未断,而受六道分分段段的生死叫;分段生死。由于无明细惑未断,虽已出离六道生死,尚须经历无明渐灭,证悟渐增的变易,叫;变易生死。前者是三界内的生死,后者是三界外的生死。

一○五问:佛的知见是什么?众生的知见是什么?怎样入佛的知见?

答:明悟不生不灭、本来具有的智慧觉性,寂然不动,而慧照无碍,便是佛的知见。一味妄想执著,分别颠倒,便是众生知见。能转化妄想分别,用而不著,便能入佛知见,所谓;狂心不歇,歇即菩提。

一○六问:什么叫大乘?什么叫小乘?两者有哪些共同处和不同处?

答:;乘即车乘,大乘载运多,小乘载运少。一般说来,小乘偏重自利,大乘兼能利他。小乘断见思惑,悟;我空,证偏空真理,破烦恼障,出分段生死。大乘断尘沙惑、无明惑,悟;我、法二空,证中道实相,破所知障,出变易生死。

一○七问:《弥陀要解》上所说:;能说所说,能度所度,能信所信,能愿所愿,能持所持,能生所生,能赞所赞,无非实相正印之所印也。怎样理解?

答:实相无相,但无不相,也即诸法无不是实相的体现。譬如以金子做众器,众器都是金子。就《阿弥陀经》来说,能说的释迦牟尼佛,所说的阿弥陀佛;能度的佛,所度的众生;能信的心念,所信的法门;能愿的欣厌,所愿的极乐;能持的;三业,所持的;佛号;能生的信愿行三种资粮,所生的四种净土;能赞的释迦等诸佛,所赞的极乐依正,都不离开实相,也无不是实相的体现。所以说:;无非实相正印之所印。总的说明《阿弥陀经》是以实相为体的。

一○八问:什么叫了生死?怎样了生死?

答:生死是虚妄识心的流转,如果能息下一切无明妄心,生死本不可得。但我们凡夫无始以来,污染很深,只有老实依教奉行,依法修持,自能逐步解脱一切系缚,彻证本具的常住真心,了脱生死,成就无上菩提。

一○九问:什么叫;四摄、;六度?

答:;六度就是用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进、禅定、智慧六种行门来度脱众生。;四摄就是用布施、爱语、利行、同事四种方便来摄取众生生欢喜心,信受佛法,实践佛法,超脱生死苦海。

一一○问:为什么说;一切法皆是佛法?

答:一切法即一切事事物物,都是因缘所生,有相皆妄。但自性能生万法,妄体不离本真,如果能转迷为悟,会相归性,那么一切法皆是佛法。《楞严经》说:;色身、山河、虚空、大地,咸是妙明真心中物。又说:;五蕴、六入、十二处、十八界,皆如来藏妙真如性。正说明真如本体,;离一切相,即一切法。

一一一问:怎样理解;不离佛性而行世法,不离世法而证佛性?

答:学佛的人照样工作,照样生活,就在生活日用中,时时处处加上一个;觉字,自性随缘起用,用而不著,过而不留。《法华经》说:;是法住法位,世间相常住。

一一二问:自杀的人能往生极乐世界吗?

答:佛法以;心为主,不想生活而要自杀的人,其内心必十分痛苦,以这种烦恼痛苦的惑因,作自杀恶业的业缘,而想得往生极乐之乐果,实使人难以相信。

一一三问:什么叫;三维空间、;四维空间、;多维空间?

答:;维是一种度量,如几何平面即二维。长、宽、高便构成;三维空间。在三维空间坐标上,加上时间,时空互相联系,就构成四维空间连续区。现在科学家已承认十一维空间。空间维数愈高,说明其境界愈不可思议。佛陀法身遍满广大虚空,维数必然是无限大。由于复度多空间的学说,可以减少人们对佛教种种不可思议境界的怀疑。

一一四问:有人说:念三千遍《大乘无量寿经》就可以往生极乐世界。这样说对吗?

答:不可说死。能否往生极乐世界,关键是有无信愿。如信愿具足,十念、一念也能往生,何况至心诵经三千遍。如无信愿,只是追求形式和数字,恐未必能往生彼土。

一一五问:有人说:自己已能来去自由,要去就去,要走就走。这样说可信吗?

答:来去自由,全靠真修,坐脱立亡,须凭定力。此事如人饮水,冷暖自知。旁人似不必加以肯定或否定。

一一六问:有人说:老和尚赴宴,一看都是大鱼大肉,为了随缘应机说法,便既吃了鱼肉,又弘扬了佛法,使皆大欢喜。这样对吗?

答:经说:;夫食肉者,断大悲种。独身、素食、僧装是出家人必须做到的。但在《瑜伽菩萨戒》里规定,为了权巧方便,从饶益众生出发,;于诸罪性,少分现行,于菩萨戒,无所违犯,生多功德。云云。;如菩萨见劫盗贼,为贪财故,欲杀多生或复欲造多无间业,知此事已,为当来故,深生惭愧,以怜悯心,而断彼命。由是因缘,于菩萨戒无所违犯,生多功德。这就是说,大乘菩萨为利益他人,见机得开,所以具体情况要具体分析和处理。但总的来说,;以戒为师是学人的一门必修课。

一一七问:有人说:佛子可以饮酒,只要不醉,少喝点可以,年老的人可以活血,不是破戒。这样说对吗?

答:在家居士受;五戒时,有;不饮酒的规定,这叫;遮戒,为遮住醉后易于犯戒。世人饮酒能控制自己;不要喝醉的不多,而酗酒、闹事、丧德的却随处可见。所以在《梵网经菩萨戒本》中,不但戒;饮酒,而且把;沽酒(买酒、卖酒)列为;十重戒,;七众同犯,大小乘俱制,为的是防止无量过失。

一一八问:有人说:只读一本《无量寿经》就可以,不必再读其他的经,否则就是夹杂。这样说对吗?

答:经云:;无有定法,如来可说。众生根性万差千别,有专读一经,便能摄心不乱的;也有须广读多经,才能渐渐摄心。总要对机施法便好。

一一九问:有人说:;密法兴,佛法就灭。这样说对吗?

答:法门无量,总在息妄显真。密法、显法莫非方便。《大日经》说:;菩提为因,大悲为根,方便为究竟。大约公元七世纪以后,大乘佛教开始密教化。在修法上,以身、口、意三密相应为特点,以;当相即道,即事而真。性相不二,理事圆融为要领。佛法原是不二之法,你真懂禅、净,就不会轻视密法。

一二○问:有人说:阿弥陀佛圣号最进补,可以强壮身体,不老不病,健康长寿。这样说对吗?

答:一句阿弥陀佛万德洪名,主要妙用在于消业去障,得定开慧,了生脱死,成就正觉。业消智朗,神宁气旺,强身延寿,是附带的好处。如果仅以念佛作为进补、强身看待,未免;弃金担麻、舍本逐末了。

一二一问:有人说:带着财、色、名、食、睡的念头念佛,也可以往生。这样说对吗?

答:带着;五欲的念头念佛,念佛决定不恳切、不专一。信不真、愿不切,要想往生,哪有可能?只有;真为生死,发菩提心,以深信愿,持佛名号。才能伏断种种烦恼,往生净土。

一二二问:已归依佛门的人,再去练气功,对吗?

答:练气功是以强身体、祛疾病为主,每每见效于一时,流弊在日后。既归依佛门,应树立缘起性空的宇宙观和人生观,勤修戒、定、慧,息灭贪、嗔、痴,以明悟心性,了脱生死为主。如果再去练气功,好比已进入高等学府,再去读中小学,实无必要。

一二三问:已归依佛门的人,却一味去追求神通,搞特异功能,对吗?

答:既已归依佛门,当以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,自净其意为旨归。况且业障消除,神自通达。若不从息心达本下手,一味求神通,必将劳而无功,甚至走火入魔。《金刚经》说:;若以色见我,以音声求我,是人行邪道,不能见如来。佛口诚言,为何不信?

一二四问:学佛与搞气功有什么根本不同?

答:一般气功的吐纳引导和佛教所说的定慧等持是两回事。大体说来,气功和佛教的不同处,在于前者着重于保健益寿,调动人体潜能;后者着重于断惑证真,明心见性。佛教认为;四大苦空,五阴无我。如果只是在身体上作些活计,最终不但会落空,且会增长我见和身执,不能完成戒、定、慧三无漏学的修持;即使在修禅定和藏密气功过程中,有些调身、调息方法,可以防止禅病,促使长寿、健康,并发生一些特异功能效应,但这不过是修习禅、密功夫的初级阶段和副产品。只有断除我、法二执,解脱生死流转,成就无上菩提,才是学佛的真正目的。

一二五问:什么叫正法时期、像法时期、末法时期?

答:一般说来,佛灭后五百年是正法时期,因各种法制、仪式均未更动。再一千年是像法时期,这时所行的是像似正法的佛法,故叫像法。这以后一万年就是末法,在这一时期,去圣更远,教法渐衰,接近末微,故叫末法。照这样算,现在已开始进入末法时期。以上是从总体上说。若按修证来说,有教、有修、有证,就是正法;有教、有修而无证就是像法;有教而无修、无证,就是末法。

\

一二六问:什么叫护法?怎样护法?

答:护法可有两种含义:护持自己所得的善法、净法,勿使忘失;拥护、弘扬佛的教法,都叫护法。所以护持自己的净心,如护初生之鸟,如防风中之灯,以及弘扬佛陀教法,护持三宝事业,广利一切有情,都是护法者所应该做到的。

一二七问:禅定与禅宗有何区别?

答:禅也叫禅那,译为;静虑,是一种修定方法,故也叫禅定。禅定种类很多,有色界、无色界;四禅定的世间禅;有;五停心观、;九次第定等等的出世间禅;有;法华三昧、;首楞严三昧以及菩萨修六度万行,所以生出种种大禅的出世间上上禅。禅宗则是以;涅磐妙心为核心,以;不立文字,教外别传,直指人心,见性成佛为宗旨,与色界之禅或禅定之禅,含义有所不同。

相关文章

猜你喜欢

  • 金刚经全文

  • 金刚经注音

  • 金刚经读诵

版权所有:金刚经全文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