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们一般做一件事情总是会以利益得失的考量,来决定我是不是做这桩事情。修行也是这样,要比较、选择再来做这个事情。就好像大家现在去炒股,投了一万块钱,几个月赚了两万块钱;两万块钱投下去赚了六万块钱,他就天天笑咪咪的,就会鼓励他去做,这是一个比喻。另外一个——行路,人要走路到达目的地,如果一天走了两天的路程,比如他原来一天是走四十里路,结果他有一天加快了速度,走了八十里,他一定心里很高兴,以为自己今天走的路程很多。所以一般的人对于外面的一些事物,做事如果小有所得,比原来有所进步,他都很高兴,这是喜的一面。
但也有忧的一面。如果他投资两文钱,返回来的反而亏了,只扳回了一钱的本,亏了一半,他就会很忧愁了,以为亏本了。两天只走了四十里路,他也以为耽误了时间了。一天只走二十里路,他就耽误时间了。所以做外面的事情有点损失,他就会忧虑、忧愁、不高兴。
我们对外面的事情都有这样敏感的忧喜,那么对于我们的生命呢?我们考虑过这个问题没有?我们这一生的时间很宝贵,最多只有七、八十年的光景,这有限的光阴也就是我们生命的资本,我们的资本投在什么方面,得到什么回报,大家想没想过?如果把我们一生所有的时光、精力都投在五欲六尘上,都汩没在那种尘劳里面,不仅没有得到功德,反而积累了很多下三恶道的资本,这样的损失是不是非常大啊!生命这一期的超升,没有赚钱,就是没有超越,反而亏本了,堕落了,堕落就是亏本。你能够超升这就是喜悦的事情,如果堕落了、亏本了,那是非常忧虑的事情了。
但是往往很多人不知道去算生命的这笔帐。而且我们少年时期什么都不懂,到了老了也老态龙钟,什么事情都干不了,中青年这段时间睡眠时间要占掉一半,家务、事业要占掉多少,你剩下来的还有多少时间来关注我们的生命?甚至很多人一辈子都没有关心过自己当下的这颗心,糊涂生,糊涂死,生不知何所从来,死不知向什么地方去。这样活了一辈子,他一定是做了亏本的买卖。这个事情是最值得忧患的事情,他从来都没有一念的忧患,这就是糊涂、麻木、愚痴啊!
如果我们有对生命的忧患意识,对轮回可怕的畏惧,如果今生遇到了净土法门,这是百千万劫难以遭遇的。遇到了,而且能够相信,那他所得到的利益就太大了!但你遇到了,而且也在念佛,你要知道你能得到的利益有多大,你可能都没有概念,所以还生起不了那种欣喜之心,喜悦之心还生起不了。
《无量寿经》第十八愿讲;至心信乐,他能够至信,能够产生极大的欢喜。他的生命面临着可怕的堕落,在这个时候念佛法门给他拯救的一种相信,他才能产生喜悦。我们不能产生喜悦,是因为我们只能见小不能见大。只能看到世间的事业,小有所得就高兴,小有所失就忧患。而对于生命的大得和大失,由于眼光浅,心量狭窄,智慧不够,反而认不清楚,不能了知。这是我们每个人生命的盲点,思惟的死角,所以现在我们对此要有一个理性的、深刻的思惟。
净土法门,我们投资的时间少,用的力也少,就是一杯茶的时间,就能解决往生净土做菩萨、成佛的这桩大事。而他所得的功德,就不是你投资一钱得二钱的问题,这是投资一钱可以得万钱得亿钱的问题。甚至比这个还更多百千万倍,是算数比喻不可计算的事情。
为什么能得这么大的利益?我们一般的思惟:没有免费的午餐,天上不会凭空掉馅饼,人都是要有所劳作,有所耕种,才有所收获的。我们可能受这种法则的影响,对这个用力少而收获极大的事情,就没有办法去相信。没有办法相信,我们可以打个比喻:你有一个太慈悲的父亲,你的父亲也很有能力,很有福报,他为了关爱你这个儿子,给你积攒了无量的家产,全都要给你,所以顿然你就成了一个大富豪。不是自己的,完全是你父亲的。
那么阿弥陀佛也是这样,他看我们众生等同一子,他五大劫的思惟,无量劫菩萨六度万行所修的福德,完全要给我们。怎么给?你只要信愿持名,乃至念十声,你都能到西方极乐世界去。西方极乐世界无尽的庄严,全都给我们。在那里,马上你的福德是什么?念头一动,想有衣服就有衣服在身上;想饮食,七宝钵就自然在前,百味饮食自然盈满;想宫殿,就有宫殿;想到他方世界,就分身到他方世界;一去就成不退转的菩萨,六种神通具足,马上就是佛的相好光明。那你看看,种的因那么小,得的果那么大!难信就难信在这个地方。这是阿弥陀佛太慈悲了,是他给我们恩赐的,他对我们是无条件的救度,他对我们是无条件的赐与。所以我们闻信净土法门,要有惊喜啊!得未曾有啊!想都不敢想的,忽然得到了。就好像《法华经》的那个穷子,最后接纳了他的大富长者父亲的财富,心生大欢喜,得未曾有!就是这个道理。
我们信愿持名,乃至十声,就能得到大的利益,究竟的利益,无上的利益,这是没有办法用语言来表述的。所以我们侥幸得到人身,闻到净土法门,如果还不去修行净土法门,还不在这五浊恶世这么苦难的时候来修行这个法门,那真的是;可痛惜哉。可痛惜哉。离开这个法门,你还有什么救?没得救了。离开这个法门,你怎么能够一钱的投资,得到百千万亿的回报?没有这样的事了。
所以,我们这些苦恼的众生,能闻信净土法门,这是你成佛的因缘成熟了。很多人以为这个方法简单,念念佛没有什么了不起,他不知道这是成佛的法门,他没有这种信根,这是他宿世的善根还没有到深厚的程度,这都是;可痛惜哉的范围啊!龙舒居士了解到这个法门用力少收效大的利益,就用这样的比喻,把它推到极致地来展示净土法门的殊胜,我们是不是该有所感动。这是龙舒居士的经验之谈。
版权所有:金刚经全文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