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刚经全文网

在家学佛方便谈

发布时间:2019-10-07 09:23:49作者:金刚经全文网

四句口诀

很高兴与大家见面谈心,沟通思想。今天我们所在的这个素菜馆,环境优美,我希望它能扩大影响,有更多的人来这里吃饭,通过佛教的饮食文化活动来体现佛教的慈悲精神,体现佛教尊重他人、尊重生命、培养爱心的精神。这是吃素的目的所在,应该定好这个位。我不赞成把这里办成一个佛堂的样子,那样就有人不敢来了,一是怕与F_L_G有什么关系,因为有人对F_L_G和佛教分不清楚;二怕跟宗教挂上钩了。我们的素菜馆提倡的是一种心灵环保,吃素培养慈悲心,就是在做心灵环保的工作。

作为在家佛弟子,不论你信佛有多虔诚,你都不能脱离社会和人群,不能脱离你所从事的工作,也就是说不能脱离你应尽的责任和义务,包括家庭的责任与义务,脱离了这些,你的信仰就悬在半空中,信仰就没有地方落实了。

什么是在家学佛的正确态度和方法呢?我曾经讲过四句话,这就是:将信仰落实于生活,将修行落实于当下,将佛法融化于世间,将个人融化于大众。这是修习生活禅的四个要点,四句口诀,也是在家学佛的人应有的心态。

(一)将信仰落实于生活

;将信仰落实于生活,这句话随便说说容易,可实际做起来比念经打坐、烧香磕头不知要难多少倍!你怎样把信仰落实在生活当中,或者说你怎样在生活中去把佛法的精神体现出来,这是硬功夫。

佛法的引导方式正日趋多元化,有些引导是针对具体问题的,如果不注意这一点,把它一般化了,推而广之就会出问题。因为用一种方式讲某个问题,它总是有一定的时间、环境、人物作为讲话的出发点。比如我今天讲这个素菜馆不必设佛堂,是在特定的环境下讲的,能不能用到寺院里去呢?不能!在寺院里,宗教气氛一定要浓浓的,你们到那里去才会有感受,如果寺院里也不供菩萨了,你就不会去了,如果寺院里也没有宗教气氛了,那它的定位就错了。今天我讲的东西,它的精神在寺院里可以用,但是具体的操作在寺院里就不行了。所以我在这里讲的有针对性,也可说是有局限性。在家居士都有家庭、有亲人、有工作,也就是说都有自己的社会责任与义务。在家学佛就是要把你的信仰和家庭、社会的责任与义务结合起来,把两者融化成一体,成为不二法门,这是关键!

现在我们在家学佛学不好,症结出在我们听闻佛法后没有认真去思考,没有真正领会佛法的精神,得一点皮毛,一知半解,或者到寺院走了几趟,看到出家人好象不食人间烟火,于是回到家里依样画葫芦,照此办理,那就错了。

今天下午全国政协宗教界人士举行了一个揭批F_L_G的座谈会,基督教的丁光训主教有一个谈话,很有深度。他说,F_L_G所做的一些事情不是从人性出发的,而是要泯灭每一个练功者的人性。比如说,它一切皆以是否同意F_L_G或者是否练F_L_G作为划线,如果是练F_L_G的人,就视同兄弟;不练的人都是魔;不管你是谁,夫妻也好,父母也好,兄弟也好,只要不练他的F_L_G,都被视为魔。F_L_G把我们社会的共同标准给抹杀了,这个共同标准是什么呢?就是社会公德。社会公德往往是超越一切信仰、一切阶级、一切世界观的。

比如说,子女要赡养父母,这是自古以来天经地义的,不管你信什么教,这条公德都不可以违背。此处体现的是什么思想呢?实际上是我们儒家的孝道观。佛教传入中国,比丘、比丘尼辞亲出家,脱离了家庭的责任与义务,受到儒家的指责与批评。传法的大师们注意到这一点,就强调;孝名为戒,你能孝道就是戒,接受了中国文化的制约和影响;如果不接受这一条,佛教在中国就没办法传播。因为;孝亲观是中国人思想中根深蒂固的东西,它确实有利于家庭、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安定,所以佛教接受了这个思想。但是F_L_G否认这个人性的爱心本质,于是就发生了儿子是练,因父亲不练,儿子就拿起铁锹把父亲打死的事件,报纸上登过这样的事情,乃至自-焚事件,惨绝人寰。母亲带着十一二岁、十八九岁的孩子一起去自焚,人性完全扭曲了,走进了信仰的误区。丁光训主教谈到这些,并结合基督教的实际情况,提醒我们每一个宗教都要严肃重视这个问题,不要走进信仰的误区。

虽然宗教从整体上讲,能够和人类社会相适应,能够引导人类社会正确地生活,过一种净化的生活,但是也有出偏的。他举例说,要正确认识基督教神学思想里所宣传的末世论。末世论就是说地球总有一天会毁灭。L_H_Z也大肆宣传末世论,他说地球本来是马上就要爆炸的,由于中央领导托付他,一定要让地球推迟爆炸(众笑),他说他现在专门在做这件事,他的书上曾这样说,这就是末世论的反映。湖北省有二十多个信基督教的农民,受了末世论思想的影响,说地球马上就要毁灭,基督马上就要降临,于是把家里的猪、牛、鸡统统宰杀,吃光、卖光,然后躲到深山里去等待世界末日的到来,等待基督的降临。他们在山洞里住了一年多,没吃、没穿,都不成人样了,后来有人无意中发现这群人,然后报告部队,最后费了很多周折才把他们找回来。

当然,他们在山里也没有做什么坏事,只是陷入了思想信仰上的误区,把人生的责任和义务完全抛开了,企图去过一种脱离人类、脱离社会的生活。佛教界有没有这种情况呢?个别现象不能说没有。比如有人念佛,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,好象明天就要走了,在家里等着阿弥陀佛来接引,既不出门,也不想干活,对妻子、孩子也不理睬。石家庄有一位女居士,是一个知识分子,人非常热情,也很懂道理。但就是很执著,要把寺院的生活搬到她的家里去。如同世间的家庭生活不能搬到寺院里去一样,寺院生活也不能照搬到家庭里,但她却硬要照搬。她的丈夫是一位机关工作人员,人也非常好,他很耐心地劝说妻子,她都不听,最后他就到柏林寺找我谈话。说他妻子信佛后,怎么成了这个样子?家庭责任、义务不尽了,丈夫孩子不管了,有时候班都不好好上了,书也不好好教了,到处跑寺院,她这样做对他影响很大。他说得非常恳切,请我一定要好好教育他的妻子。

我对他说,这是我们引导上有问题,希望他谅解,并请他回去后叫他妻子到柏林寺来一趟。这位女居士来后,我告诉她,居士就应该守居士的戒,居士不能完全过出家人的生活,当然出家人也不能完全过居士的生活,这是一样的道理。我说,你有这么好的家庭,这么好的丈夫,不能弄得妻离子散。历史上儒家曾批评佛教:入家破家。可是佛教并没有告诉我们每一个信佛的人都要像出家人一样生活,佛教告诉我们要按照你所处的位置,按照所受的戒律,把你的信仰定好位就行了。经过几次做工作,她转变得很快,她丈夫又来找我,表示感谢,说她现在在家很好,也好好上班了。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问题?这在于我们有些法师引导上不能对机,听的人又不善于活用而走偏了。比如有的法师说信佛就必须马上吃素,不能吃肉了,或者你信佛之后要马上受五戒,受了五戒以后再受菩萨戒,不是根据个人信仰的不断提升,并在取得家人认同的前提下逐步提升信仰的层次,而是一种生搬硬套,强人所难,这样就容易出偏差。

从这个素菜馆应该怎么办说到我们在家学佛的人应该怎么修,都是讲如何将信仰落实于生活的问题。我不赞成在家居士不问情况每家每户都要设个佛堂,每家每户都要烧香。有位居士开装修公司,他跟我说他在公司请了两尊1米多高的菩萨,还要贴金。我说你是在修庙?还是在办公司?信佛的人有多少搞得起房屋装修?你的客户中信佛的人比例有多大呢?你必须面对全社会,面对许多不信佛的客户,你应该用佛教的精神去热情、优质地为大众服务,不能走形式。客户到你公司一抬头看见两尊菩萨,可能扭头就走,不谈了。人家产生了疑虑,还跟你谈什么生意呢?有时候你们思想上那一点窍开不了,就阻碍了你们弘扬佛法的道路,路不是越走越宽,而是超走越窄,最后走进了死胡同。

我们要领会佛法的真精神,把这种精神付诸实践,身体力行,不是走形式。我们许多人似乎受了;文革的影响,会读个老三篇,背几句语录,老三篇照样在背,却不能对号入座。这都是形式化的东西,不能这么搞。如果老板能够设身处地体贴职工的疾苦,以四摄法——布施、爱语、利行、同事来管理企业,这个企业一定会管理得很好。日本人把四摄法看做是经理管理企业的四条基本原则。布施、爱语、利行、同事这四条是菩萨的精神,菩萨的思想,但我们往往自己做不到,却要求别人应该这样做。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先反省自己做到了哪些?然后再去要求别人做些什么,一定要把这个位定好。

\

我在柏林寺提倡;三自精神,就是;自觉、自由、自在。我刚提出这个问题时许多徒弟都反对,怎么能自由、自在、随随便便呢?我说,你们理会错了,首先是自觉,这是素质教育,每个人都自觉了,他才真正自由、自在了。自觉意味着什么呢?自觉就是每个人要认识自己,为自己定好位,每个人都定好自己的位:我有什么责任?我该做什么?每个人都明确自己的责任与义务,都能够时时刻刻去主动落实自己的责任和义务,你说他能不自由、能不自在吗?他一定是自由、自在的!我们提倡的;三自精神,经过两三年的时间才慢慢得到大家的认同。并不是我这么一说,大家就能够自觉了,还是要去督促、去落实。我们带头的人必须首先自己做到自觉,如果我们自己不自觉,只要求别人去自觉;我们自己自由、自在的,而没有自觉,叫别人怎么能够自觉?学佛学到自觉的程度很不容易。早晚打坐几支香、念几个钟头的佛号,念几个钟头的经文,那还算容易,唯独把信仰落实于生活当中不容易,但这正是我们修行的着力处啊!

(二)将修行落实于当下

我们的思想往往不是想过去就是想未来,今天的事很少想,当下的事想得更少,总是在追悔昨天或幻想明天,这就是脱离实际。要知道,一切事情,不管未来的路有多长,当下是基础,今天是基础。明天你赚一百万,是从今天赚一份钱开始的,如果今天这一分钱你不赚,明天的一百万你别想得到。你说明天我要走多少多少里路,今天我寸步不移,行吗?所以说,抓住当下就是抓住机遇,不晓得抓往当下的人,永远都抓不住机遇!修行也是这样。着力照顾当下的心念,清明自觉,清净无染。分分秒秒如此,心心念念如此。久而久之,就能把握自己,灵明觉照,当下自觉,当下自在。

我们不是为学佛而学佛,佛法也不是为佛法而佛法,佛法是一种教化,它是希望将众生教而化之,光教了不化没有用。什么是化呢?化就是改变。现在不是在讲什么电器化啦,现代化啦,这个化就是改变旧的面貌,实现新的面貌。化有两重意思,一是动词,一是名词,名词是动词的结果,先;教而后达到目标,那就是;化了。;化要从当下开始,在当下来展现,离开当下去谈;化,寄希望于将来的;化,死后的;化,都是说食不饱的。

(三)将佛法融化于世间

将佛法融化于世间,作为在家学佛的人来说,首先是要建立一个佛化的家庭。这里大家别误会了,建立佛化的家庭,并不是说家里供满了菩萨就是佛化家庭,而是在家庭里充满了佛教的精神,有礼让,有关怀,有爱心,这才是佛化家庭的内涵。小孩看到母亲来了,赶快迎上去;母亲看到小孩来了,赶快亲两下,这就是爱心,这就是佛化家庭的精神。看到小孩都不理,;你别打我的闲岔,我正念佛呢。你看看,这行吗?要有爱心,还要学会用佛法来净化家庭。因为我们的爱心往往是一种很狭隘的情执,你要把这种爱心提升到慈悲的精神上来,把爱心扩展开来,由近及远地扩展到更多的人身上,它就不是情执,而是慈悲了。

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对他人有爱心,对他人有感恩的心,对他人有关怀的心,而这种关怀也好,爱心也好,感恩也好,都没有任何目的,是本当如此的,这就是佛法的精神。如果每个人都这样去做,家庭一定不会有矛盾,一定是个团结、和睦、幸福、佛化的家庭。你别看有些人不信佛,家庭生活却非常融洽,那也是在体现一种善的精神,善法在他的家庭生活中体现出来了。一个佛化的家庭,一定是个非常清净的家庭,一定是妻子守妻子的责任和义务,丈夫守丈夫的责任和义务,父母、子女各尽其责,各得其所,那必然是一个和睦的家庭。

作为在家佛弟子,首先自己一家人要生活得和好,你自己家庭生活和好了,才会影响邻里,才有精神和精力去帮助他人,你自己家里都搞不好,成天争争吵吵,打打闹闹的,你去给别人讲佛法,人家说你先讲给自己听吧,你自己做好了再说,必须以身作则。因此,将佛法融化于世间,首先要从家庭开始,家庭是世间的一部分,世间是什么?用佛法的眼光看,烦恼就是世间,将佛法融化于世间,就是息灭烦恼,得清净自在。所以六祖说,;佛法在世间,不离世间觉,离世觅菩提,恰如求兔角。菩提从哪里来?菩提从烦恼中来,烦恼息灭的当下就是菩提;烦恼炽盛,菩提就没有了,所以菩提就是烦恼的觉悟。我们信佛一定要理性化,要多领会佛法的实质。要知道,离开了烦恼,就没有菩提,离开烦恼到哪儿去找菩提呢?到哪儿去找佛法呢?也可以说,没有世间就不需要佛法了。佛法的作用与价值就在于它能够沉淀世间的烦恼,能够净化世间的烦恼。如果我们学佛数年,烦恼来了却不能对治,学佛有什么用呢?用现在的话讲,就是理论不能联系实际。我们学佛要以佛法的心态来学佛,如果以世间的心态来学佛就是理论脱离实际,以佛法的心态来学佛就是解行相应。行什么呢?行我懂得的那点东西,行我知道的那点东西,如果你知道的那点东西而不去行,那永远都是理论脱离实际。想吃,你不去动嘴,你肚子永远是空的,你说这个茶好啊!好啊!就是不去喝,你总是干渴的!

(四)将个人融化于大众

最后一点,就是将个人融化于大众。讲这句话,几个字脱口而出,很容易,但是落实起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,我也不能完全做到,也只是高山仰止,朝这个方向努力而已!这是很难的事情。将个人融化于大众,就是要时时刻刻知道一个人来到这个世间,没有一分一秒、一呼一吸的时间离开了大众,离开了社会。我们仔细想想,我们每个人都只能尽那么一点点责任,那么其它种种责任靠谁去尽呢?比如说,我们的车一出门就有一条路,走到哪里都有路,谁给我们创造的呢?是大众!什么事情都由我们自己去做行不行呢?不行!社会是整体的、互相依赖的,你中有我,我中有你,滴水难成河,独木难成林,这是个简单的道理,认真体会落实就不简单了。

那么,将个人融化于大众的精神是什么?就是时时刻刻对大众怀有感恩之心,报恩之心。认识的人,不认识的人,都对我有恩,我都要对他们感恩。我们不能搞个人英雄主义,唯我独尊,我执太重。越是把自己想得渺小的人,可能越是有力量的人;越是有力量的人,一般总是越谦虚。而那些总觉得自己了不起的人,往往是没有力量的人,因为没有力量才会装得自己有力量。什么人有力量呢?就是能够真正和群众打成一片的人,能够真正走群众路线的人。用佛教的话来说就是时时不要脱离众生。佛陀曾讲过:佛在僧数,佛是大众的一分子。为什么我在柏林寺特别强调,要每个僧人,包括我自己在内都要养成僧格,要融入僧团?因为佛陀都要融入僧团,我们每一个初出家的人,更应该融入僧团,这是日后将佛法融入世间的开始。

前面讲的四句话,把佛教的一切修行都包括进去了。这四句从原则上讲,出家人、在家人都通用,但在具体操作上,出家人有出家人的操作方法,在家人有在家人的操作方法,但是其精神是一以贯之的。

回答提问

问一:佛教认为算命是外道,不提倡这一套,但是社会上有些算命的人算得很准,于是有人有种宿命论思想,生活态度变得很消极。我的一位朋友,她与男友本来相处非常好,很相爱,但后来查出两人属相不配,不敢与其交往了。请问师父,我们应该怎样看待算命?

答:命运到底有没有?应该说有,你过去种了恶因,你就要感受恶果。怎样让这个恶因不成熟或推迟成熟,而让善因能够及时成熟?恶因与恶果之间并不是一个直接的关系,这中间还有一个缘,即条件。因果的成熟是要通过一定条件的推动才会变成现实。不管善因也好,恶因也好,都是一样,通过我们现在的努力,其目的就是要给善因的成熟创造正面的条件,给恶因的不成熟创造负面的条件,用佛教术语来说,就是使善因具缘,使恶因缺缘。你做善事,就是使恶因缺缘,同时也就是使善因具缘。我们现在修行就是做这件事。我们要相信,我们无始以来做了许多的善事,种了许多的善因;同时也种了许多恶因。善恶到头终有报,只争来早与来迟。为什么会来早或来迟?那就是缘的关系,创造了什么样的缘,就会有什么样的报,就看善因成熟的条件多,还是恶因成熟的条件多。所以大家不要管过去怎样,即使我们过去造了许多恶业,害怕没有用,你必须从现在开始努力行善积德,现在的努力既能改变过去,也能够开拓未来。着眼当下,着眼现在,这是我们人生命运转变的关键所在。如果不抓住这个关键,要转变我们的命运那是不可能的。所以我们不必去算命。

算命到底准不准呢?有一些可能准,准了以后怎么办?算了命知道我明天会有恶运,不好的事情会出现,积极的态度就是赶快做善事,让明天的恶不至于成为事实,而不能因算命而消极,消极的人生态度是不对的。你们都看过《了凡四训》这本书,那是一个改变命运的非常好的例子。其中有两句话:命由已立,相随心转。大家要时时刻刻地记住这两句话,将命运掌握在你自己手中。假如一切都是命中注定的,命运不可以改变,那修行有什么意义?我们现在的努力有什么必要?那样也就没有因果了,正因为有因果,所以命运是可以转化的。

问二:我想问学佛与素食的关系问题。我家是双职工,孩子的姥姥做饭,我们每天下班较晚,回来饭已做好了,假使我要吃素的话,就要麻烦姥姥每天多炒个素菜,做为学佛的人,应该让大家生欢喜心,我却麻烦了老人家。如果不让姥姥炒素菜,她做菜总会放些肉,那样又有伤慈悲心了,这不就矛盾了吗?怎么解决呢?

答:我觉得不要把吃素和学佛必然地联系起来,特别是在家学佛,没有这个必要。要知道我们中国的汉传佛教提倡素食,而其他国家或地区的佛教徒基本上是吃三净肉的。三种净肉,所谓不见杀、不闻杀、不为已杀。当然我们非常赞叹吃素,但是并不要勉强每位在家佛弟子在没有条件的情况下都必须吃素。所以我刚才讲,不要一学佛就在家里摆一个佛堂,然后就是我要吃素,你看看我现在学佛,我有慈悲心了!其实不见得。还是家里做什么菜,你就吃什么,你不要给孩子姥姥提要求,更不要让她明天杀只鸡,后天买点海鲜,你遇到什么就吃什么。然后你可以慢慢告诉她,希望她不要买活的鱼回来宰,不要买活的鸡回来杀,逐渐地影响她,培养慈悲心;在吃的时候,不要以贪心去吃这餐饭,没有贪心,你是以无记心去吃这餐饭,你的慈悲心才不致于受到伤害。如果说这东西好吃,希望明天做得更多一些,这就是恶业了。不要生贪心,而要以惭愧心去吃这餐饭。等待家里人都认同你了,老人、妻子、孩子都觉得你现在学佛了,更爱他们了,更关心他们了,你的言行他们都愿随喜,你怎么做他们也怎么做,那时你就有影响力了,你再和他们商量,可不可以吃素啊?可不可以隔七天吃两天素?慢慢来,大家容易接受。

我给你们讲一个现实生活中的故事。香港某大学的校长是信佛的,而他的太太却信天主教,因为他太太的家庭是一个天主教的家庭。他自己信佛,但他却每个星期日都陪他太太去天主教堂,长年如此,由于他太太没有改变信仰,所以他就没有受皈依,他只是在修行、学佛,却没有受皈依,他的太太看到他信佛非常虔诚,而且表现非常好,受到感化,他太太也就慢慢不去天主教堂了。都六十多岁的人还改变了信仰,后来在征得太太的同意后才皈依了三宝。看看人家是怎样做工作的?所以我们不能一意孤行,要重视教化人的方式方法。相互理解,相互尊重,在理解、尊重的前提下慢慢达到认同和一致。

\

问三:接触佛教后,觉得佛教博大精深,于是产生一种愿望,想拿出更多的时间来学习经典和修行,但像我们这个年纪的人工作、家庭都非常繁忙,怎么办?

答:请问你们当中有多少人准备当佛学家呢?没有想过吧,你一定还要做好你本身的事业。佛学不管多么博大,多么精深,就像大海一样,只要我们能够尝到大海中的一滴水,就知道整个海水都是这个滋味。这里的重点是你必须根据已知道的那一点点,去认真地落实,慢慢体会佛法,学习佛法的精神。佛法的千经万论,说的是什么?就是讲净化我们的心灵,改变我们的人生。

佛教有四句偈,它包括一切的佛法,这四句偈,你一辈子、两辈子、三辈子都不能完全落实。这四句偈成了我们学佛人的口头禅,人人都会念,但几乎人人都不能如法去做。这四句偈是什么?就是;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,自净其意,是诸佛教。一切佛法说来说去,就是在诠释这四句偈。这四句偈是一切诸佛的共见,过去诸佛所说的法离不开这四句,现在十方诸佛所说的法也离不开这四句,未来诸佛说法同样离不开这四句。所以你们年轻人工作很忙,你们要做事业,不是要作佛学家,不是专门从事佛学研究的,你们可以有重点的学一两本经,能够自己去行,去受用,这就可以了,不一定要学那么多。当然,如果有条件,有时间,一年抽一两周去寺院里住一住,专修一段时间,那当然更好。但是不要因为学习佛法,而把事业都放弃了。要在做事业中落实佛法,把事业当成佛事来做,把做好事业看作是修行,也就是以出世精神,作入世事业,这本身就是修行。

相关文章

猜你喜欢

  • 金刚经全文

  • 金刚经注音

  • 金刚经读诵

版权所有:金刚经全文网